网站地图

厦门水泥

当前位置: 主页 > 娱乐新闻 >

《中国》被赞拍出电影质感

时间:2021-12-26 11:05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中国》被赞拍出电影质感

  第一集“春秋”讲述了孔子与老子的会面

  由湖南卫视、芒果TV、北京伯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出品,伯璟文化摄制的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中国》,于12月7日在湖南卫视和芒果TV首播,每周一至周四晚播出。在过去的一周里,《中国》凭借前四集“春秋”“众声”“洪流”“一统”,赢得观众及业内人士的诸多好评,被赞“纪录片拍出了电影质感”。那么这部敢以“中国”为名的纪录片,到底有何底气呢?

  传统美学打造视听盛宴

  每集片头,一扇中间写有“中国”两字的木门缓缓打开,仿佛为观众打开距离我们颇为遥远的历史大门,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与文明成果渐渐呈现出来。8K高清晰度拍摄,让该片的画面自然且不失真,全片色彩透着一种凝重感,与中国历史的厚重相契合。

  中国传统美学讲究写意与留白,在构图上偏爱对称美。纪录片《中国》里,无论是人物处在自然风光中的外景还是宫廷屋内的内景,在画面构图上,都遵循着传统美学风格,没有复杂的置景,多是通过简单的布景来营造意境,大气又带着中式留白,被网友评价为:“一看就很‘中国’。”

《中国》被赞拍出电影质感

  画面体现出对称美

《中国》被赞拍出电影质感

  开阔明亮的外景体现庄子的洒脱超然

  该片也注重光影氛围的打造,如在第一集“春秋”中,讲述孔子与老子的会面对谈,用的就是明亮开阔的外景,孔子对自己的儒家观点坚信不疑,对未来的设想也是一片光明;而当纪录片讲到孔子周游列国14年、颠沛流离的“丧家之犬”生活时,画面光影暗淡下来,显示出他的处境也是黯淡的。

  首播当天,《中国》就获得了许多好评,不少观众惊叹于其精美的画面带来的丰富视觉体验,纷纷评价道:“纪录片拍出了电影质感。”而这宏大的电影级画面,出自《芳华》《老炮儿》《我不是潘金莲》等电影的摄影指导罗攀之手,有网友说:“每一帧画面都值得收藏。”

  除了画面,《中国》在配乐上同样匠心独具,邀请经典电影《一代宗师》《花样年华》《十面埋伏》的配乐大师梅林茂坐镇,为该片带来气势恢宏又富有张力的背景音乐。“音乐真的太好夸了!绝对是这部片子的加分项!”青年纪录片导演赵沐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说,观众欣赏一部影片,首当其冲的便是画面和声音,这部纪录片在视觉上给观众以中国传统美学的美感体验,而在听觉上,每一段音乐都符合画面所要表现的内容,烘托出的氛围让观众很容易相信画面情景,“能够真的走进这部片子,让自己沉浸其中”。

《中国》被赞拍出电影质感

  汪涵饰演楚狂人

《中国》被赞拍出电影质感

  于朦胧饰演汉武帝

  纯解说词呈现“中国简史”

  赵沐曾参与过央视历史纪录片《国家记忆》的拍摄,她告诉记者,一般的商业纪录片在制作上多采用同期声加解说词的形式,而独立纪录片大多采用纯同期声,不同形式的表达是基于创作考虑的,取决于影片的内容以及想要呈现给观众的是什么样的效果。

  “商业纪录片是面向大众的,观影群众的接受程度参差不齐,解说词能够让观众迅速理解影片想要表达的内容,而且可以很好地推进节奏和故事进程。”赵沐说,独立纪录片不爱用解说,是因为创作者担心太过牵着观众走,会压缩观众独立思考的空间,所以一般采用纯同期声的形式。赵沐表示,纪录片即使再真实,也包含主创的主观态度在里面,不可能百分百纯粹客观,“就算全部使用同期声,不用解说干预,但只要机位一架,那就是创作者的观点、态度”。

  由于《中国》通篇采用解说词的形式,对于解说词的要求更高。有观众评价,《中国》的旁白解说用词讲究、优美又不失真。如第三集“洪流”中,讲述李斯与韩非对于历史时刻和个人使命的不同认识时,解说词说道:“李斯西行踏上秦的土地,未来的他们会在哪里相见?并肩走过求学岁月的两个人,就这样背负着各自的使命和愿望,走进了战国末期风云变幻的洪流中……”

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