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厦门水泥

当前位置: 主页 > 厦门资讯 >

农业农村部:持续强化施策,推动奶业一体化比例不断提高

时间:2021-12-26 10:14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本报记者  杨晓晶

  近日,农业农村部先后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人大代表:君乐宝集团魏立华、蒙牛集团史玉东、飞鹤集团冷友斌、伊利集团李翠枝提出的建议进行了答复,内容涉及奶业数字化管理、乳产业链发展、乳制品安全、乳制品供应链安全保障等方面。

进一步提升监测效率

  对魏立华代表提出的关于对乳与乳制品质量安全检验按风险等级分别实施的建议,农业农村部表示,近年来,随着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的大幅提升,农业农村部综合考虑检验指标的性质、风险等级,对监测指标的抽检频次、强度等进行了动态调整。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继续加强生鲜乳的相关法规制度建设,配合修订相关国家标准,继续开展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完善生鲜乳监测指标以及监测频率,按年度调整抽检监测指标,避免重复监测,提升监测效率。同时,采取专项监测、监督抽查、风险隐患排查等方式,守牢生鲜乳质量安全底线。对于生鲜乳进厂后的检验,农业农村部支持企业在符合国家有关法律及标准的前提下,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生鲜乳质量安全检验项目、频次和强度。

推动完善高质量产业链

  对史玉东代表提出的关于乳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农业农村部表示,尽管目前国内生鲜乳供需存在季节性、区域性不平衡问题,但整体上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国家建立奶粉储备机制的必要性有待进一步研究。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相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完善奶业相关政策,通过鼓励支持发展奶酪加工等措施,缓解季节性、区域性生鲜乳供需不平衡问题,推动国内奶业持续健康发展。

  同时,支持国内龙头企业进行国外布局,在世界上赢得更大话语权。农业农村部将积极建立与奶业发达国家对话机制,为企业“走出去”搭建平台。据介绍,自2004年开始,农业农村部连续举办中澳、中新奶业对话会,建立了中国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双边对话机制。截至目前,中澳、中新奶业对话会均已举办8届,伊利、蒙牛、光明、君乐宝等多家奶业龙头企业参与对话会交流活动。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有关部门,继续完善奶业国际合作机制,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境外收购、建设优质奶源基地和饲草种植基地,降低原料成本,拓宽我国脱盐乳清粉、乳糖等婴配乳粉关键原料来源,助力国内奶业高质量发展。

  一直以来,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国内饲草料生产供应,大力发展优质饲草种植,在农牧交错带省份持续实施粮改饲,在奶业主产省份扩大优质苜蓿基地建设规模,提升优质饲草料供应能力,促进奶业降本增效。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财政部等有关部门,跟踪评估现行暂定税率的实施情况,必要时研究调整饲料的关税税率;同时,继续推动优质饲草基地建设,进一步扩大国内优质饲草种植规模,提升国内优质饲草供给能力,降低奶业生产成本。

  另外,受国外重大动物疫情等因素影响,目前我国仅批准澳大利亚、新西兰、乌拉圭、智利等国种牛输华。针对当前我国进口奶牛缺口较大问题,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海关总署,在保障进口动物健康的前提下,积极拓展进口种牛来源国,增加高质量牛冷冻精液和胚胎进口,为我国奶牛种质资源引进提供更多选择,支持内蒙古奶业振兴和乳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2011—2020年,我国已累计进口优质种牛150.5万头,年进口量由9.7万头增加至25.29万头,其中约70%为奶牛。2021年第一季度已完成进口优质种牛7.28万头,呈快速增长态势。

构建供应链安全保障体系

  对冷友斌代表提出的关于建立乳制品行业供应链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议,农业农村部表示,首先将加强政策引导,优化产业布局。近年来,在政策和市场共同作用下,国内奶源基地建设持续加强,2020年乳企自有奶源比例达到37%。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强化政策措施,推动奶业一体化比例不断提高。

  其次,开展技术攻关,促进产学研融合。近年来,农业农村部组织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同时利用项目示范带动,推动奶牛养殖节本增效。加强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推进奶牛遗传改良计划,解决国内牛源短缺问题;扩大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规模。2021年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规模从之前的16万头扩大到100万头,约占我国荷斯坦泌乳牛群体的40%;大力发展优质饲草料。扩大粮改饲实施范围,建设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加大技术推广力度。组织编写《奶牛养殖节本增效典型案例》,总结、归纳、推广一批节本降耗、提质增效的新模式、新技术、新经验。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继续围绕种、料、病、管,打好提质增效组合拳。

相关阅读